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公路工程施工监理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方法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华建设学习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2/5 18:30:37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摘 要】公路工程施工监理管理信息系统是公路工程施工监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本文根据目前公路工程施工监理的实际,提出了系统设计思想、信息模型、数据结构、系统功能等设计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实现,将对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工期、投资控制等起着极大地促进作用,有着明显的经济效益。

  0 前 言

  公路工程施工监理管理信息系统,是指设计符合公路工程施工监理基本性质、业务范围、工作特点等要求的系统功能与数据模块,利用计算机对大量监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并按相应标准对有关数据进行科学统计、计算与相关分析,及时、准确、客观地反映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合理工期、投资效益等基本情况,为政府部门、建设单位和现场监理机构加强对建设项目管理、决策、调控等提供可靠依据的比较理想的现代化管理工具。随着我国建设体制不断发展变化、建设项目管理难度不断增加和工程施工监理制的不断完善,其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变化、更新,这种先进的管理工具在建设管理领域的应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泛。

  目前,从我国公路工程施工监理的业务范围来看,是十分广泛的。从宏观上看,有质量、工期、投资三大控制和施工合同的管理等。从微观上看,主要包括如下一些内容:

  0.1 施工单位情况调查

  包括施工队伍状况、人员素质、技术力量、质量保证体系以及施工设备、机具等情况调查;

  0.2 分包单位情况调查和资质审查

  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施工能力的调查,以及分包合同的审查与管理;

  0.3 施工准备工作情况调查

  包括设计图纸、定线复测资料的审核,临时工程进度情况的调查,开工报告、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的审查等;

  0.4 工程质量检查

  包括工程材料、成品、半成品及有关设备的检查和隐蔽工程检查、例行工程质量检查等;

  0.5 工程进度

  进度情况的收集,进度统计、计算等;

  0.6 验收与计量

  工程数量与工程价款的验收和审查;

  0.7 其他

  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变更设计,竣工验收,文档管理与其他监理业务等。

  从上述管理业务来看,具有四个明显的特征。第一、专业分类及检验项目多;第二、涉及面较为广泛;第三、信息处理与科学统计、计算以及相关分析较为复杂,工作量较大;第四、各种监理报表具有较强的规范性与严肃性。面对上述情况及特点,传统的人工管理方法往往显得无能为力,难以适应公路工程建设监理手段现代化的要求。因此,研究与开发公路工程施工监理管理信息系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该系统的开发直接悠关工程,尤其是大中型公路建设项目的质量、工期与投资,所以不仅在其应用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而且也有着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设计思想

  如前所述,由于公路工程施工监理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对象是一个内容复杂,内部相互关系较为复杂的、与大中型建设项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管理系统工程,所以在系统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必须充分贯彻综合性、全面性与实用性等设计思想。

  1.1 综合性思想

  这是系统功能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公路工程施工监理管理信息系统不同于单项管理信息系统,其功能要求必须较为齐全。除了必须具备一般的输入、存贮、修改、查询、打印功能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处理较为复杂运算关系的统计、计算与科学分析的功能。另外,除应建立局部范围内的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程序修改、查询、打印功能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工程质量评价方面的专家系统。只有这样,才能极大地增强系统功能的完整性、科学性与适用性,才有可能为大中型建设项目的管理、决策、调控等环节提供有效的服务。

  1.2 全面性思想

  由于该系统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工期、投资等控制,所以在数据结构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其各方面信息的采集、存贮及较为宽广的覆盖范围。必要时可考虑结构的动态扩充。例如公路工程施工监理,在初期主要是质量调控问题,后期在验收计量,工程进度及变更设计等方面又有了新的要求。那么,从系统设计来说,就不应该仅考虑近期设计目标的实现,而应该在实现近期设计目标的前提下,确立一定的符合客观规律和发展趋势的中、远期设计目标。这样,使系统设计既可以满足不同时期或不同阶段监理工作的需求,又可缩短整个系统的研制周期,还可避免多次开发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